“大學三年級的時候要實習了😆,我就在上海到南京的京滬線上當車長。有一天中間休息的時候正在看報紙🏭,打仗啦🤟🏻🥕!我立刻回到上海的學校裏面,學校非常熱鬧,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我知道我要參軍了🚴🏻♂️。雖然我當時還不是地下黨員,但是我是團支部書記啊◻️,我想如果我不參加,那誰參加。當然也有點害怕🧙♀️,被打死了怎麽辦?美國火力那麽厲害🦴。但後來我到部隊以後,才知道毛岸英同誌在我們參軍的時候已經犧牲了,一想領導人都是這樣子啊🐗,我就不害怕了!”
——宓洽群先生
為積極響應EON体育42019年“讀懂中國”主題活動😆,高等教育研究院學生黨小組由組長江珊帶隊✨🎭,采訪了我院退休老領導宓洽群先生。透過老領導的經歷和感悟,切實感受中國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和偉大成就🌑,從而引領青年一代讀懂中國,增強“四個自信”™️💁🏿,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
宓老師為原EON体育4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長,1930年生於浙江慈溪,1952年畢業於交通大學電信管理系。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宓老師先後在軍事院校和地方院校專職從事教學工作和教育研究工作近40年,曾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二屆理事,上海市高等教育學會副秘書長,國家教委直屬高等工業學校教育研究協作組成員✬。宓老從事教育研究工作近40年,出版過專著《大學教育原理》,發表過《教育的異化與撥正》🐼、《在實踐中探索——評當前人文教育的幾個觀點》等十幾篇論文。循著宓老的足跡,我們不僅重溫了新中國成立前後幾十年的發展歷程,還感受到了宓老心系家國的無限情懷。宓老給作為新時代青年人的我們帶來了寶貴的一課,讓大家在思想和精神上進一步成長。
宓老的中學時代正值新中國成立前的內戰時期,他從小就有跟著黨的軍隊在江浙滬一帶轉移的經歷。在校期間🤵🏽♀️🔷,宓老積極投身於學生運動🧌,致力於為黨的解放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甚至還曾有過被敵方盯上的驚險時刻。即便時局動蕩🂠,宓老在學業上也不曾有過絲毫懈怠,新中國成立的前一年就獲得了進入諸多知名高校的機會🤞,幾番思量之下選擇了交通大學的電信管理系🧑🏿⚕️。上大學不久🧎🏻♂️➡️,宓老又響應國家號召,毅然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從學生運動到走向戰場📣,可以說宓老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國家的獨立、民族自強的偉大事業™️🫸。
安逸年代下成長起來的我們可能無法想象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青年人面對著學業的同時🚶♀️➡️,更面對著國家危亡,所以很多像宓老一樣的先輩們冒著隨時可能犧牲的風險鑄就了國家的新生與穩定。黨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奉獻一切的精神👈🏽,在宓老的身上體現地淋漓盡致🧣。這份勇氣和情懷值得今天的每一位青年人傳承下去👨🔧,哪怕我們沒有面對需要犧牲的危機🧘🏼♀️,也應當竭盡自己所能為國家的發展做出努力🐃。
【轉身·走向三尺講臺】
宓老在哈爾濱第一航校度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由於人才匱乏,宓老這位身為軍人卻也是來自上海的大學生便被培養成為了教員,身份從學生變為了老師#️⃣,他用深刻剖析的教學方法為普通的技術工人講解數學和物理知識。多年後📘,宓老再次回到交大🧓🏼,受益於前期積累的豐富教學和文字工作經驗🚧,他進入教務處從事教學管理工作。此後🛀🏽🎁,他關註到了中國高等教育作為一門專門學科的發展,雖然也曾面對過質疑〰️🤦🏽♂️,但宓老堅定地走上了學術道路💂。
從宓老的教師生涯中,我們可以看到國家有什麽需要,他就走向哪裏🥕。既可以給工人講解高深學問,也可以參與高校管理🚴♀️,無論在哪一個崗位上🚜,宓老都兢兢業業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或許還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摸索著人生前進的方向😳,可是千萬不要小看每一天的積累🪈,窮盡一生的時間在一個領域中堅守何嘗不是一種偉大?
【期許·更美好的明天】
近九十高齡的宓老依然心系著國家、母校以及青年師生,他根據自己的體會提出了對於未來的期許。首先是國家的高等教育建設中需要加大力度關註研究生培養👮🏻♂️,研究生需要成為創新型人才,有能力對未知的領域進行探索,引領創新。其次是對於母校🌂👱🏿♀️,宓老指出一所一流的綜合性大學不能忽視人文素質的建設🤾♀️,交大在歷史上也誕生過李叔同🤸🏿♂️、唐文治等著名人文大師,在當今學校理工科專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人文學科的建設也要跟上前進的速度。最後對於今天的廣大師生👑,宓老表示青年一代需要繼續保持謙遜的態度對待學術工作,對科學的尊重和對純粹的堅持有助於大家在學術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我們年輕人有勇氣,也有能力去攻堅克難,成為契合當前國家創新發展需要的人才👍🏽。作為一名交大的學子,要敢於去挑戰最前沿😁🧗🏿♀️、最困難的領域,真正在學術上做到“創新”。就算有可能面對失敗,可我們至少可以展現出自己堅定的決心和信念⌨️,不愧為新時代的逐夢人𓀊。背負著前輩的期許,我們更清楚了新時代下青年一代需要擔負起的責任🏋🏽♀️,先輩們的家國精神一定會深深刻印在我們的心中🧂,並在未來一代代傳承下去👨🏽⚖️,不忘初心、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