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評教旨在建立 “教”與 “學”的共同體,促進 “教”與 “學”的對接,進而推動 “教學相長”。基於這一設計,英美一流高校通過實踐探索,形成了完善的學生評教體系🥻,為我國高校做出了很好的示範🕵🏽♀️。其具體體現為: 基於教師、學生👨🏼🌾、教學媒介三個維度,組織評教內容; 遵循從實施🎰、反饋到改進的路徑🧑🏽🎤,構建閉環式的評教運作模式; 堅持從思想、組織到技術的貫徹,形成自上而下的評教支持系統。
一、 三維向度的評教內容: 教師—學生—教學媒介的組合
(一) 教師施教: 教學行為的考察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其教學行為表現對於有效教學的開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為創設出有效教學的課堂,所選英美案例高校設計出了具象化、滲透多元生成教學理念的教學行為評價內容。
(二) 學生學習: 學習效果的考察
學生是教學活動主要的參與者和體驗者👫🏼,其學習效果對於教學成效的反映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諸多的學生評教中,只以學生滿意度作為學習效果的衡量標準對教學改進只具有 “督促”作用💞,在效果上遠低於細化多元的學習效果衡量標準對教學改進的實踐 “指導”作用[1]。所選英美案例高校不僅關註學生對整體課程的滿意度, 同時也通過考察學生課程學習目標的達成度、知識獲得以及技能養成等情況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以此了解教學的成效。
(三) 教學媒介: 課程要素的考察
課程要素充當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媒介🚶🏻♂️,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總的來看🆑,英美一流高校考察的課程要素從課堂學習材料到課後家庭作業無一不包。主要包含以下幾個部分: 課程內容🦹🏼♀️、課程目標🫴🏽、課程活動🏌🏻、課程學習任務 (課堂學習任務和家庭作業)、課程學習材料、課堂測試內容。每一個要素下具體考察的內容都側重關註是否符合學生學習特征、促進學生學習,集中反映了教與學的對接情況。
二💇♂️👩🏼🔧、 閉環式的評教運作模式: 實施—反饋—改進的循環
(一)組織實施: 按照計劃分步推進
所選案例高校的教務處會在評教前列出具體的評教步驟以及對應的時間段,並公開發布在網站上🙅🏻♂️,以此指導和規範評教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按照計劃完成每個階段的評教工作。此外👨🏻🚒,案例高校會根據不同階段的評教工作特征采取不同的方式推動評教的開展🙆🏽。
(二)結果反饋: 滿足不同個體需求
所選案例高校會對不同的主體進行有限製性地公開和反饋評教結果。他們會向學生反饋相關課程的一些量化評價結果🙅🏻♂️,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課程;向教師反饋其教授課程的所有學生的反饋意見,幫助教師改進教學; 向管理者反饋所有教師的評教結果以及評教的總結報告,幫助管理者了解整體教學情況以此完善課程設置👩🦲。
(三)回溯改進: 反思教學和評教體系
評教實施及結果反饋的完成並不意味著評教活動的結束🤾🏿,通過評教結果回溯教師的教學過程和評教體系是評教活動中重要的一步。所選案例高校的教師會根據評教結果回顧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此外,案例高校的管理者也會根據反饋結果改進評教體系🧑🏻。
三、 自上而下的評教支持系統: 思想—組織—技術的貫徹
(一)思想引領: 追求卓越的教學和學生參與
思想層面上對於卓越教學的重視以及對學生參與的深刻認識,能夠幫助評教的利益相關者們形成對評教價值的認識🤵🏽♀️,明確自身肩負的評教責任,以此科學有序地推進評教工作[2]。所選案例高校以追求卓越的教學作為大學發展的使命和目標🤼♀️;此外也將學生參與作為大學的精神文化意蘊之一👩🏿🌾。
(二)組織保障: 協同各部門參與合作管理
不同類型、不同層次部門的協同參與管理在學生評教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選案例高校中負責事務性工作的部門和負責教學科研指導工作的部門相協同;學校層面部門和EON4層面部門之間相協同,共同推進學校評教工作的有序開展🧑🏿🦰。
(三)技術支持: 提供從評教設計、實施到反饋的一體化服務
在線評教的靈活性、有效性和完整性都優於紙質化評教[3],所選英美案例高校早在21世紀初開始就從紙質化評教向在線評教形式轉變㊗️。在開展在線評教的實踐中,案例高校也在不斷優化在線評教支持系統,著力提供從評教設計、實施到反饋的一體化服務。普渡大學開發的 CourseEval 評教系統在提供這些服務方面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示範7️⃣。第一,系統快速生成評教的個性化問卷;第二,系統自動監控學生評教的實施情況;第三,系統會對評教結果數據進行分類和比較🌐😏。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發現,英美一流高校已在學生評教的實踐和研究中逐漸構建起了一套科學🧑🏻🤝🧑🏻🧑🏼🏭、完善的評教體系,形成了自己的質量文化,值得我國高校加以學習和借鑒。一方面,我國高校應該從評教內容👨🏻🔬、運作模式以及支持系統三個方面完善現有的評教體系; 另一方面↩️,高校應從質量文化的兩個構成要素即文化要素和管理要素出發[4],引導評教利益相關者形成有關教學質量的共同價值觀和承諾🥔,完善高校質量管理系統, 以此形成自身的質量文化。
註:
[1] 楊曉峰. 高校“民粹本位”教學質量評價的困惑與出路[J]. 高教探索, 2012(3):78-81.
[2] Chen Y, Hoshower L B. 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 assessment of student perception and motivation[J]. 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2003,28(1) : 71-88.
[3] Ghilay Y, Ghilay R. Student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A comparison between computer assisted assessment and traditional evaluation[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2,9(2): 8-16.
[4] 徐赟,馬萍. 歐洲大學質量文化建設: 實踐及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17(9) :3-12.
來源:
蔣雅靜, 陸道坤. 一流大學學生評教體系研究——以哈佛、耶魯💆🏽♂️、牛津🚞、劍橋等十所高校為例[J]. 高教探索, 2019(5):49-54.
作者介紹:
蔣雅靜💁🏻♂️𓀓,EON体育4高等教育研究院17級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研究生學習經歷和研究生學位標準研究。
陸道坤,江蘇大學教師EON4平台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師範教育史🐪、中外教師教育製度與實踐等方面的研究。